1
星巴克
创造第四空间
1987年,星巴克只有11家门店,100名员工,我们梦想一直是把星巴克打造成一家与众不同的企业。而如今,我们的门店已经超过了25,000家,市值从92年上市市值2.5亿美元到目前将近900亿美元业务,遍及75个国家,拥有超过33万员工,上周接待的顾客人次达到9100万。
强化消费场景
近年来,星巴克不断强化消费场景,将星巴克的消费场景细化为早餐、午餐和下午茶、晚餐。过去5年,这三种消费场景的业务增长率是 22%、30%、19%,午市业务增长显著。驱动因素不仅是食物品质的提高、精品简餐盒和三明治等新鲜食品数量的增加,还有优质的茶饮料和零食品类。为了增加下午时段的客流量和客单价,星巴克将继续扩展冷萃咖啡的品种。
互联网不只是技术和工具,互联网已经进化为一条条充满消费者气息和声音的大街。星巴克如此迫切地向数字化转移,原因很简单——消费者在哪儿,星巴克就去哪儿。如今,星巴克不仅成为美国移动支付规模最大的零售公司。
2
海澜之家
轻资产重经营
海澜之家像麦当劳一样都是轻资产模式,它把存货和资金分解给了上下游,自己提供品牌管理、供应链管理和营销网络管理,将供应商、加盟商和公司三者捆绑成利益共同体。它是一个高度扁平化的共享经济平台,就像一个产业路由器一样,把各种资源组织起来,形成一个独特的产品和品牌。它自己不占有太多资源,但是各种资源在这里,都发挥了最大的作用。
在整个产业链中,海澜之家主要负责上游供应链共享平台的建设,产品设计研发,品牌管理的引导、把控及筛选,下游门店的统一运营管理和营销渠道建设。海澜之家的成功主要表现在4点:轻资产、库存零风险、深度赋能、重经营,特别是后面三条是拉开其他品牌差距的关键。
轻资产
海澜之家并不参与服装产业链的上游,没有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入的摊销,对利润影响最少。
库存零风险
海澜之家直接转嫁了存货风险,免去了海澜之家及全国各地加盟店的库存风险溢价。
深度赋能:共享供应链
海澜之家将经营核心放在品牌塑造和上下游赋能上,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共享型供应链管理平台,将生产端上下游、海澜之家和终端加盟商结为利益共同体。
重经营
为了强化对品牌终端的控制力,加盟商只拥有门店的所有权,并且承担经营费用,实际上经营权还是归海澜之家所有,这样的方式直接降低了加盟商的门槛,这也成为海澜之家线下门店急剧扩张的原因之一。
3
小米之家
创造高频消费场景
2016年,小米之家开了51家店,几乎是每个shopping mall里人流量最大,销售额最高的单店。每个店平均250平方米,平均达到1000万美金/年的销售额,目前“小米之家”的坪效(每平米的销售额)排在世界第二,仅次于APPLE的零售店。
小米生态链产品的全新品牌:米家,应运而生。小米生态链是一个基于企业生态的智能硬件孵化器,以小米手机为核心,生态链企业为周边,成为全球智能硬件领域产品出货量最大、布局最广的生态系统。
不管你喜欢与否,一场有关新零售的革命就这样在全球范围浩浩荡荡地开始了……
4
河马鲜生
全渠道最棒的体验店
2016年1月,阿里巴巴的自营生鲜类商超“盒马鲜生”在上海金桥广场开设了第一家门店,面积达4500平米,成绩斐然,年坪效高达5万元,是传统超市的3-5倍。在随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上海的门店数量迅速增至7家,并已经成功扩张至宁波。
盒马整个门店完全按全渠道经营的理念来设计,完美实现了线上和线下的全渠道整合。每件商品都有电子标签,可通过app扫码获取商品信息并在线上下单,无需按传统门店设计复杂的动线。物流仓储作业前置到门店,和门店共享库存和物流基础设施,店内部署了自动化物流设备进行自动分拣,效率很高。
商品是王道。盒马鲜生商品,品类丰富,商品来自来自全球103个国家超过3000种商品。店内干净整洁,卖场分区明细,指引清晰,方便顾客挑选。盒马鲜生购物环境舒适同时,为配合精品超市的定位,店内还设有百货、鲜花等商品区,基本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