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档,美国观众最喜欢的恐怖角色,鬼娃 Chucky 借道最新的《鬼娃回魂》(Child's Play)大电影回归银幕。和之前众多续集不同的是,新版 Chucky 与时俱进,通过自己家庭智能设备入口的身份,具备了更多蹂躏便当配角的新能力,在血浆飞溅的同时让观众意识到一个完全不遵守阿西莫夫定律的人形机器有多恐怖。
当然,即使观众相信 Chucky 真实存在,科学家也会嗤之以鼻,单单机器人的双足行走问题,就够他们思考几十年,更别提杀人玩偶鬼灵精的脑袋了。另外,并不是所有机器人都这么邪恶,更多的机器人擅长的不是杀人,而是卖萌,例如,索尼的「机器狗」AIBO。
2018 年,时隔十二年之后,索尼在全球开售新版娱乐机器人 AIBO,虽然售价高达 3000 美元,但依然难抵粉丝的热情。在日本本土,人们认为 AIBO 不是机器人,而是家庭一员,以至于有寺庙需要为已经损坏不能再用的旧款 AIBO 做超度——用户对 AIBO 产品的狂热可见一斑。
近期,有媒体对话 AIBO 的创造者,索尼计算机科学实验室总裁兼 CEO 北野宏明(Hiroaki Kitano)教授,后者揭秘了这款全世界最受欢迎「狗子」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吗,AIBO 的原型机是一款六条腿的「机械蟑螂」,初始的 AIBO 身上贴着一层皮毛,令其陷入「恐怖谷」陷阱。而新世纪 AIBO 的诞生,则是「大法」重新君临消费电子领域的象征。
差点做成机器蟑螂
虽然全世界的消费者都认为,AIBO 是一条「机器狗」,但其实索尼公司一直咬定,AIBO 是「家庭娱乐机器人」,而非「机器宠物」。北野宏明教授在 1993 年加入索尼公司,主导了 AIBO 项目的设计和制造。其中 AIBO 的各种「黑历史」,都由北野教授向媒体娓娓道来。
媒体:1999 年推出 AIBO 的背景故事是怎样的?
北野宏明:我 1993 年加入索尼公司,AIBO 的创意开始自 1994 年左右。当时的想法是使用数字技术,但不做电脑,最后想到的方案就是,应该做个机器人。当时的产品周期是 5 年,所以团队就要考虑,在这个周期之内,我们能做个什么样的机器人。
团队认为,当时可能没法创造一个能做具体工作的机器人,也许做一个娱乐性质的机器人是有可能的,它可以陪人聊天,让人们开心。
最开始的原型机有六条腿,看起来像一只蟑螂。我们想,这个肯定不行,你想想媒体标题写着「索尼打造机器蟑螂」,就糟糕了。
所以我们改进结构,将其变成四条腿的机器人,看起来一下可爱很多。团队请来了著名设计师,后者给出的设计方案草图,看起来非常像小狗,我们觉得,这个应该可以。
当时有两种方案,一种是一体的机器狗的样式,一种是模块化的机器人,可以用各种模块组合起来,外形多变。我们最终还是选择了机器狗的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最开始发售的时候,索尼从来没定义 AIBO 是机器狗,只说是娱乐型机器人。索尼不想让人们误会,公司发明了一只机器狗,来替代真的狗。
第一次在洛杉矶著名的设计公司展示 AIBO 的时候,原型机上加了一层皮毛。那个原型机看起来太吓人了,一只吓人的机器小狗,而且太有误导性了,让人觉得这是一只真正的小狗。我们决定还是让 AIBO 有机器人的感觉,所以撤下了原型机的皮毛。
大法归来 AIBO 重生
1999 年推出 AIBO 后,产品又经历了几次迭代。但是,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坚持硬件策略的索尼公司错过了互联网时代,遭遇到发展瓶颈。随着公司经营状况恶化,高层于 2006 年叫停了 AIBO 项目,「狗子」粉丝痛哭流涕。
近年来,在刚刚退役的「姨夫」平井一夫的带领下,索尼游戏、影视娱乐以及影像业务线多点开花,高层认为公司应该开创新气象,北野宏明提议,重启 AIBO 项目,让这个受人喜欢的机器狗回归大众视野,昭告索尼公司「王者归来」。
新的传感器、新的网络和深度学习技术,让新版 AIBO 有机会实现团队最初的梦想——打造一个智能机器人平台。
媒体:2006 年索尼停售了 AIBO 产品,原因是什么?
北野宏明:2000 年之后索尼公司的状况渐渐进入下行,管理层决定暂停 AIBO 项目。当然,这是组织问题,也没办法。
虽然 AIBO 项目停下了,但是大部分参与项目的工程师都去了索尼其他团队,将能力带到了公司其他产品之中。例如,索尼的卡片相机 Cybershot 有笑容快门,当用户微笑时就会拍下照片,其中使用了眼部追踪技术。
当索尼公司状况逐渐好转之后,我们要使用索尼的技术,重回 AI 和机器人领域。当被问到最应该开始做什么项目时,我说,咱们把 AIBO 带回来吧。人们 AIBO 项目被砍很不开心,所以,如果要重回 AI 和机器人领域,第一件事,就应该是让 AIBO 回归。
媒体:新版 AIBO 和旧版相比,技术上有了那些突破?
北野宏明:AIBO 项目的老兵例如我,聚集了一批年轻的研究人员,同时技术也不一样了,当时还没有深度学习,传感器、处理器和网络技术和当年也不能同日而语。新人、新技术和新的 AIBO。
从一开始,我们就希望将 AIBO 打造成一个平台,提供更多的应用和软件,不过发展的比较一般。毕竟当时(1999 年)处理器的能力很低,网络也没有成熟,基础设施尚未到位。
新版 AIBO 最新的应用,是让机器人在家里四处走,看看哪些家庭成员在家里。它可以看出家庭成员在哪,不过并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监控得到,毕竟 AIBO 不是安全监控相机。看起来更像是一个真正的小狗,巡视家里的地盘。
索尼和日本一家安全公司合作,后者使用 AIBO 来监控老年人,看老人是否安全。之前的 AIBO 是无法胜任这样的任务的,因为当时网络等技术都还没成熟。希望 AIBO 能成为真正的家庭内的「移动」机器,探索更多的应用。
认命吧 AIBO 就是「狗子」
2017 年左右,美国初创公司设计的机器人 JIBO 凭借灵性的互动方式,吸引了业界和消费者的目光,但是最终项目并没有成功。JIBO 失败,AIBO 成功,北野宏明认为后者不仅可以动,而且「狗」的外型让人天生想要亲近。而且,这次索尼终于不再「自欺欺人」,彻底承认了 AIBO「狗子」的身份。
机器狗可以,机器猫究竟可不可行呢?作为猫奴的北野教授和媒体饶有兴致的探讨了这个可能。
媒体: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 AIBO 比其他机器人(JIBO)更加成功?
北野宏明:AIBO 和人的互动更好,因为它可以动。人类对移动的物体关注更多。
AIBO 的成功最大的一个因素,还是它的外形,是一只小狗。人们第一印象是将 AIBO 和狗联系起来,认为它很可爱,想要和它互动。
新的 AIBO,索尼宣布终于承认了其「狗」的身份。虽然之前公司反复强调这是娱乐机器人,而不是狗。这次,团队表示,咱们就认命了吧,AIBO 就是小狗,所以这次连四肢的末端,都设计成了爪子的外形,而之前旧版的 AIBO 只是普通的机器形状。
媒体:喜欢猫的人也很多,如果设计出个机器猫,会有很多人买吧?
北野宏明:其实很多人会问这个问题,我本人就是个猫奴。以目前的技术水平来看,人们很难创造出一个机器人能模仿猫的动作形态。最主要的是,猫的行为和狗有很大区别,狗很喜欢和人互动,而猫经常无视你。
如果真的做成了机器猫,估计会有很多人打爆索尼售后热线:这个机器猫不理我!售后的人也只能回答:猫就是这样的啊。
还有,你把一只猫从 1 米高左右放下去的话,它会安全着陆。目前我们的技术还无法做出能在那么高掉下来还安然无恙的机器猫,你可以想象一定有很多用户会想这么试一下,到时候索尼的售后部门可要吃苦头了。
从技术角度来说,要想制造机器猫,我们需要发明很好的柔软材料,同时还可以将机械系统整合到材料之中。嗯,挑战确实太大了。
通用 AI 是成本问题
1993 年,北野宏明联合发起「机器人世界杯倡议」,以促进对 AI 和智能机器人的研究。自 1997 年第一届 RoboCup 在日本名古屋成功举办以来,该项机器人年度竞赛已经发展成了全球 AI 和机器人研发领域的一项重要盛会。北野对该项目提出的目标颇令人期待:到 2050 年,要组建一支完全智能化的类人机器人去夺取国际足联世界杯的冠军。
距离目标还有 30 年时间,我们是否能够达成这个任务?北野宏明认为挑战还是巨大的,从材料到动力,再到智力,机器人需要提升的空间依然很大。对于霍金和马斯克一致警惕的「通用 AI 取代人类」的问题,北野认为,通用 AI 本质上是成本问题,然后才是技术问题。
媒体:现在距离我们实现 Robocup 的目标还有多远?
北野宏明:首先,机器人的「身体」需要新的材料和机制,例如电机系统,相当于机器人的肌肉(动力系统)。同时,机器人的材料要更新,例如需要更柔软的材料,这样才能让他们在场上和真人运动员的较量更安全。
其次,我们需要机器人能够根据感知更快的做出决策和反应。现在的机器人也能做出很快的动作,但不是连续的,是动一下停一下。所以,我们可能需要在 AI 架构方面进行突破。
如果这些方面取得进展,其技术可以让其他类型的机器人受益。
媒体:很多人比较担心「通用 AI」会取代人类,您怎么看?
北野宏明:要看取代的是什么工作,如果是那些对人类身心有害的职业,那也不是坏事吧。
通用 AI 本质上是成本问题,要研发一个真正的通用 AI,需要千亿万亿美元的投入,公司会计算成本,研发一个通用 AI 划算,还是雇佣人类划算。以建筑行业为例,雇佣建筑工人,还是比研发一个建筑类的通用 AI 更符合成本规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