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21-80392549

 QQ在线  企业微信
 资讯 > 区块链 > 正文

未来十年区块链发展的八大路线

2019/07/04531

昨天上午,在2018第四届区块链全球峰会上,比特大陆创始人吴忌寒讲到了未来十年的区块链技术发展的8条主线。巴比特现场直击,根据吴忌寒现场演讲,内容有删减。

大家好。2008年,中本聪发布白皮书,区块链诞生,到今年已经第十年了。我自己是2007年接触区块链,之后将所有积蓄都投入到里面。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未来区块链的十年的一些重要的技术课题。

未来十年区块链发展的八大路线

第一条:隐私和安全问题

首先,金融是区块链技术的第一大应用,隐私性和安全性是金融业务的第一大要点。在区块链技术上面,隐私性和安全性存在一个矛盾。那么,最早是UTXO和账户模型,它在系统安全性上有明显的优势的,因为它所有的交易记录,都是记录在链上,货币有没有被蒸发,或者说交易有没有出现明显的漏洞,那么所有的人对区块链的执行过程有很直观的观察。

所以呢,它是安全性更强,即便是你出了漏洞,那么你能够立即发现,系统可以迅速查出。

区块链上的交易能被实时观察到,隐私性不高。如果你是一个特别有钱的消费者,你也不希望你走进任何一个工厂或者你消费的时候,商家都对你个人资产的情况把握得特别清楚,每个人都会希望屏蔽自己。关于隐私性需求,我们过去已经做出了很多努力,未来我们怎样利用区块链去保护人的隐私和安全?未来的区块链的十年,肯定会在这对矛盾中往前发展。

如果说隐私性和安全性是一个的曲线的话,有的区块链肯定能将这个曲线外推到的最为远的位置,超越其他区块链的技术。我们也是非常期待有一些理论、框架的突破和解决这个矛盾。

第二条:技术中立性问题

区块链是无国界的金融网络,但是,是有国界的参与者。有复杂的立法问题需要去解决。

比如说A国的一个金融产品的发行方,欺诈了另外一个国家的金融消费者,那么另外一个国家要不要对其他国家的犯罪方追究责任? 如果本国的一个区块链实施金融诈骗,欺诈了其他国家的金融消费者,这个如何解决?同时,资本跨国流动,它跟现在很多国家的制度相冲突,怎样提到全球金融市场上来?

区块链技术它本身的独立性,我相信它是很难打破的。为什么呢?因为区块链它是自由的。一个受到监管的区块链很难继续保持独立性。所以,我相信会有一个基于中立的区块链的监管机制。

最值得参考的就是互联网,在今天它也是中立的,它本身也是缺乏监管的,但是互联网从业者他们本身受到的监管越来越强,互联网的一些金融机构已经纳入到严格的立法框架中。同样,区块链发展过程中也会有一个监管框架,金融秩序的构建过程。这也会是未来十年的发展路线之一。

第三条:区块链的发展性能扩展问题

区块链用户现在人数并不多,全网2000万人,增长曲线非常快。跟互联网过去的增长曲线相符合,我们其实可以预见,十年之内,整个区块链,用户人数可能会超过十亿人。这个用户规模的话,处理数据的性能压力需要四个数量级的提升。包括侧链和跨链、闪电网络、压缩交易的历史技术和综合采用硬件加速和平行化的软件工程技术。

首先是侧链技术与跨栏交互技术。这个技术在主链和侧链之间能够安全快速地互联,同时还能够去中心化,在理论上仍未很好地解决。这个解决方向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我们放弃去中心化的原则,用中心化来做主链和侧链之间的互联。另外一种是,理论上的突破,但是我个人对理论上的突破信心不是很大,如果将来能在这一块得到应用的话,中心化的解决方案可能是比较好的。

第二个是闪电网络。它被提出来以后,理论上是可行的,工程上也是可行的,但它的整个用户体验是有问题的。闪电网络将只会应用在machine和software上的特殊场景,它必须被包装为用户所不可感知的技术工具。凡是需要用户直接操作闪电网络的应用,它在整个经济上是不可行的,因为用户将来也不能去接受一些奇怪的系统异常现象。

第三个是对交易的历史进行压缩。交易它本身是不上链的,它只是把结果上链,它本身的交易压缩可以去提升普适性,也能够以小小的数据去记录庞大的交易历史的最终结果。但是,这种压缩交易历史的技术的是有安全隐患的,它的技能是极其困难的,如果编码或者译码在某一天被发现重大漏洞的话,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

第四个是综合采用硬件加速和平行化的软件工程技术。这个在我看来是特别切实可行的。如果将来区块链更改它一些技术层面的架构,它的将来网络处理压力增大,它的软件网络架构不需要做大幅度的更改,只需要让运维线性增加硬件服务器即可,扩容就很容易实现。

这在我看来是最为切实可行的道路。如果将来区块链软件更改它的一些现有的几个架构,随着网络处理压力的增加,对于整个软件架构不需要做大幅度的更改,只需要平行、线性增加一点服务器即可,整个扩容在理论上就实现的。我们不应该相信市面上普遍存在的谎言,很多是为了吸引用户搞出来的噱头。比如在声称在自己的PC机上、服务器上,可以实现每秒百万级的TPS,这在专业人士听起来是非常可笑的事情。我们切实的工作方向,应该是在自己的软件架构修改为可以在一个T级别或者数百GB级别的区块上,它能够在简单平行增加服务器的情况下去处理交易,我觉得在软件架构上的努力,是一个实现的重要目标。当然这个目标现在是没有实现了绝大多数的区块链项目,它们现在基本上都是为单台服务器准备的,它们并没有为长期的平行化、并行化去做好最底层的架构设计。

第四,扩展区块链应用场景的专门技术

区块链如何跟现实世界进行交互呢?大概有两个方向。 (一),需要现实世界的重要事件在区块链上面得到忠实的记录,比如有的企业发展食品溯源的区块链。 (二),希望区块链上的虚拟事件去驱动现实世界的物质产生变化。比如去中心化的Airbnb,去中心化的Airbnb就是你在区块链上订购了一个房间,当你走在房间的面前,锁认得你,因为它从区块链上租到了有关信息,你订了房间的一晚,它会自动为你打开。这是区块链上的虚拟事件,在驱动现实物质世界的变化。这个方向综合起来,就是所谓的区块链技术如何落地的问题。

但所有的落地尝试,以及这一波的项目,我认为几乎绝大多数都会失败,它们真正的机会窗口在未来可见的几年中都不会到来。但我相信在未来十年快要结束的时候,会看到一些有趣的项目开始出现。因为这样的一种特定的应用场景,所谓的落地技术,它都是涉及基础设施。就好像在流媒体的这一类创业活动,在互联网带宽真正发展起来之前,不可能出来巨头。在手机GPS应用出现之前,也不可能出现网约车或者货拉拉这种激动人心的互联网创业项目。区块链与现实世界的交互逻辑,现在依然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

这样的基础设施和相应的区块链现实世界实现双向互联,肯定要受特定应用场景的驱动,这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如果你与现实世界的互动,如果现实世界偏虚拟一些,可能会更加容易。比方说一个流媒体的版权市场,在现在看来是高度可行的。因为它是一种数字资产版权的购买,它能够构建的基础设施所需要的成本是比较低的。

第五,区块链上的密码学算法的安全性

我们期待在第二个十年快要结束的时候,量子计算机开始区域成熟。在区块链领域里面,现在所应用的密码学算法,再过一时间之后,可能在第二个十年快要结束的时候,会面临升级的压力。我想提醒的是,如果过早投入到抗量子密码学算法的研究,并付诸实施,这是一种不理性的行为。它更早是一种用于营销的噱头,因为现在这种压力并不大。而且你需要选定的量子抗泄密密码学算法,最好也是通用的。

第六,区块链的身份问题

中本聪最早设计的公私钥系统,其实私钥就是区块链上的身份,它带来的技术门槛很高,就是私钥的情况非常普遍。如果我们把公私钥的体系,转化为抽象身份的问题,我相信在接下来的十年当中,区块链如何综合性的采用各种身份认证技术,来帮助大家使用区块链,这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为什么一定是依靠,且紧紧依靠私钥来确定区块链使用者在区块链上的身份呢?像BCH最近准备要去激活的OP-code(音),就为链外的权威相对中心化的身份认证打开了大门。它有可能和链上的私钥本身,和最早最原始、最原始的公私钥本身构建一个综合的身份体系。这样的身份体系,为未来用户的大规模应用大开大门。不然凡是涉及到私钥的保管,区块链的应用无法像普罗大众进行普及。不可能想象这个世界有10亿人,懂得保管私钥的技术。

第七,智能合约更强、降低开发难度

智能合约是一种具有独立的计算机程序,一段程序如果被部署在以太坊,这个程序的运转行就具有超越程序创立者的独立性。智能合约它能够去解决交易各方对中央诚信度的担心,它可以去扮演一个绝对公正无私的角色。虽然智能合约承载的希望很多,但是现在独立性程序做的事情还是非常少的。智能合约它如何变得更强大,一定未来十年我们所关注的重点方向。它就算计算机技术在早期发展,受到硬件性能和软件编程开发环境的影响一样,智能合约目前也是如此。中心化的程序开发环境,目前依然是具有压倒性的程序的。去中心化智能合约开发难度大、收益比较低,而且智能合约爆出漏洞的事件不断发生。未来开发环境会不断趋于成熟,有更多的开发者参与,开发成本会进一步降低。开发成本的降低,会刺激更多的应用诞生。

第八,人工智能加区块链

人工智能加区块链,也是未来一个重要的课题。因为人工智能的程序它的算法非常适合放在区块链上面,成为一种独立的存在。同时人工智能它最重要的驱动是数据,数据可以帮助人工智能算法得到很好的训练。数据的各方需要保密,这种矛盾点有可能用区块链来解决。同时强大的人工智能程序,它可能凌驾于系统的所有参与者之上。这也是将来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就是人工智能本身是可以被部署在区块链上面,人工智能不再被拥有或者属于任何一个单一的系统参与者。它可以获得一个更好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如果有单一的企业掌握了特别多的数据,同时拥有了强大的人工智能,对于社会的公平性挑战将是巨大的。

关键词:




AI人工智能网声明:

凡资讯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文章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网站(www.aichinaw.com)联系,本网站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联系电话:021-31666777   新闻、技术文章投稿QQ:3267146135   投稿邮箱:syy@gongboshi.com

工博士人工智能网
商城
服务机器人
智能设备
协作机器人
智慧场景
AI资讯
人工智能
智能机器人
智慧城市
智慧农业
视频
工业机器人
教育机器人
清洁机器人
迎宾机器人
资料下载
服务机器人
工博士方案
品牌汇
引导接待机器人
配送机器人
酒店服务机器人
教育教学机器人
产品/服务
服务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
机器人零部件
智能解决方案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
扫码反馈

扫一扫,反馈当前页面

咨询反馈
扫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