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人形机器人”被视为未来产业的新赛道。不久前,工信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我国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目前,广东大力布局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力争在“大脑、小脑、肢体”等一批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整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向世界发出中国机器人的最强音。
不要小看这样一个简单的拿水动作,眼前这款人形机器人不仅能准确理解“渴”的潜台词,还能提炼出“拿点喝的”所指代的水、可乐等多种物品。这综合运用到了机器人的语音交互、视觉识别、位置导航还有运动控制的能力。褪去熊猫壳的它,还是去年热播电视剧《青春之城》的“参演人员”,在剧中已然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如今,人形机器人不再只有“形”,更是有了“魂”。它们穿梭于商场、酒店、餐厅,与人亲切对话,更能在教室里辅助老师教学。从电影走向现实,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拐点出现于AI大模型的爆发。过去一年,鹏城实验室发布了“鹏城·脑海”通用AI大模型,华为云发布了“盘古大模型”……一系列核心技术的突破,让机器人的落地场景具备更多可能性。
在人形机器人变得更“聪明”的同时,他们的“四肢”也变得更灵活。在广东,人形机器人的控制系统技术、“机器体”“机器肢”等关键技术群已取得突破,形成了以深圳、东莞、佛山等为代表的产业集群。在佛山顺德的机器人谷智造产业园,记者看到了产业集聚后的奇妙化学反应。
佛山以“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理念模式,吸引了近50家机器人企业入驻园区,形成了包括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机器人本体、下游机器人系统集成等构成的机器人全产业链。
国产机器人成长的背后,离不开广东的创新土壤。早在2020年,广东就明确了培育智能机器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行动计划,以推动智能制造的不断发展。2022年,广东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616.4亿元,增加值111.4亿元,产业发展处于全国第一梯队。截至2023年8月,广东共有相关人形机器人企业数39家,在全国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