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21-80392549

 QQ在线  企业微信
 资讯 > 人工智能 > 正文

人工智能推动计算走向智算

2021/11/05央广网1837

在日前举行的2021人工智能计算大会上,国际数据公司IDC和浪潮信息联合发布的《2021—2022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显示,相比2020年,人工智能在金融、制造、能源、公共事业和交通等行业体现的推动作用尤为显著。同时,以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通过提供公共的算力、数据及算法服务,让算力服务易用,解决算力服务的供给问题。


人工智能智算


“4年来,我们发现人工智能算力越来越受到重视,这方面的应用越来越成熟,无论是芯片的多元化还是人工智能服务器的计算能力、计算容量等都比4年前有了很大的提高。”IDC企业研究助理副总裁周震刚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周震刚表示,相比去年,人工智能在各个行业的渗透度都在提升,尤其是在互联网行业和金融行业。此外,制造、交通和能源行业在人工智能的应用也更加深入。


据了解,全球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台人工智能政策,发布国家级人工智能战略。IDC预测,2021年全球企业在人工智能软件、硬件和服务的总投资将超850亿美元,预计在2025年将增至2045亿美元,5年复合增长率达24.5%。


不过,中国工程院院士、浪潮首席科学家王恩东认为,人工智能也带来了指数级增长的算力需求,计算产业正面临着多元化、巨量化、生态离散化交织的趋势与挑战。一方面,多样化的智能场景需要多元化的算力,算力已经成为人工智能继续发展的重中之重;另一方面,从芯片到算力的转化依然存在巨大鸿沟,多元算力价值并未得到充分释放。如何快速完成多元芯片到计算系统的创新,已经成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人工智能产业化对算力的需求正在激增,浪潮信息副总裁刘军表示,算法模型发展也将更加复杂,巨量模型将是规模化创新的基础,“源1.0”等巨量模型的出现,让构建大模型、提升人工智能处理性能成为发展趋势。


目前,全球知名的人工智能公司在巨量模型上都投入巨大,谷歌、微软、英伟达、浪潮、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百度、阿里等公司相继推出了各自的巨量模型。“巨量化的一个核心特征就是模型参数多、训练数据量大。”刘军以浪潮人工智能研究院开发的中文人工智能巨量模型“源1.0”为例介绍说,其数量高达2457亿,训练数据集规模达到5000GB。“我们对算力的追求没有极限。”刘军说。


人工智能芯片正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芯片的多元化为人工智能产业化的加速提供了重要的产业基础和更加丰富的选择。但是,芯片从造出来到大规模用起来,还隔着一个巨大的产业鸿沟。以一台人工智能服务器研制为例,整个系统需要经过30多个开发流程,使用150多种加工制造工艺,对280多个关键过程控制点的质量进行严格把控,还要实现与算法框架和人工智能应用的优化与适配等问题。


“要想释放多元算力价值、促进人工智能创新,一是要重视智算系统的创新,加大人工智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把从技术到应用的链条设计好,从体系结构、芯片设计、系统设计、系统软件、开发环境等各个领域形成既分工明确又协同创新的局面;二是要加快推动开放标准建设,通过统一、规范的标准,将多元化算力转变为可调度的资源,让算力好用、易用。”王恩东说。


中国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市场规模保持高速增长,中国服务器厂商已成为全球服务器市场的中坚力量。IDC预计,2021年人工智能加速服务器市场规模将达56.9亿美元,相比2020年增长61.6%,到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加速服务器市场将达108.6亿美元。


我国明确提出在全国布局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同时积极推进智能计算中心建设,发力构建普适普惠、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和生态。智能计算中心已被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视为实现支撑和引领数字经济、智能产业、智慧城市、智慧社会发展的关键性信息基础设施,为算力、数据、生态和产业发展提供平台化支持。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计算力




AI人工智能网声明:

凡资讯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文章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网站(www.aichinaw.com)联系,本网站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联系电话:021-31666777   新闻、技术文章投稿QQ:3267146135   投稿邮箱:syy@gongboshi.com

工博士人工智能网
商城
服务机器人
智能设备
协作机器人
智慧场景
AI资讯
人工智能
智能机器人
智慧城市
智慧农业
视频
工业机器人
教育机器人
清洁机器人
迎宾机器人
资料下载
服务机器人
工博士方案
品牌汇
引导接待机器人
配送机器人
酒店服务机器人
教育教学机器人
产品/服务
服务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
机器人零部件
智能解决方案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
扫码反馈

扫一扫,反馈当前页面

咨询反馈
扫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