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之后,人工智能应用突飞猛进,社会各界对人工智能技术也寄予厚望,并期待人工智能成为疫情之后数字经济的核心驱动力。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我国将“新一代人工智能”列为科技前沿攻关的七大领域之一,人工智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4月19日,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特别关注“后疫情时代的人工智能”,多位专家受邀,共同探讨人工智能的产业应用、参与社会治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4月19日,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后疫情时代的人工智能”分论坛举行 (博鳌亚洲论坛组委会供图)
人工智能面临“卡脖子”问题
2015年图灵奖获得者、美国著名密码学与安全技术专家惠特菲尔德·迪菲长期研究密码学,在互联网安全领域颇有建树,被誉为“公钥加密技术之父”,曾经是著名的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的一员。
2015年图灵奖获得者、美国著名密码学与安全技术专家惠特菲尔德·迪菲连线论坛(博鳌亚洲论坛组委会供图)
“自1956年在达特茅斯会议被正式提出,‘人工智能’已经超过65岁,如果是一个人的话,都已经快退休了。”惠特菲尔德·迪菲在讲到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时表示,人类对人工智能计算力的预测过于保守。“人工智能必须要有更多的计算力才能达成我们想看到的人工智能发展远景。”他指出,人工智能的下一个65年,需要更强大的算力。
上海智臻智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小i机器人)创始人、董事长袁辉表示,人类对人工智能的期望超越了对其他科技手段的期望。过去把它定位成一个工具,而今天可能已经远远超出了工具范畴。这也是我们为什么会对人工智能充满忧虑和担心的原因。
“从技术层面讲,人工智能面临‘卡脖子’问题,这不是卡哪个国家的脖子,而是卡人工智能体系、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核心的‘脖子’。”他说,目前人工智能所有的技术体系和技术框架并没有摆脱或者突破过去60年积累的技术体系。人工智能技术在未来应该实现更大的突破。这是全世界科学家所面临的共同挑战。
融合创新让应用门槛降低
百度集团首席技术官王海峰则表示,未来人工智能行业会出现越来越多的融合创新,AI是算法、算力的综合作用,这与早年只研究算法已经有很大不同。
他表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到今天,从科学研究的角度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但是应用门槛会越来越降低,更多人可以不用关心核心算法,通过一个好的平台或者模型库就能解决应用问题。
4月19日,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后疫情时代的人工智能”分论坛举行 (博鳌亚洲论坛组委会供图)
王海峰在介绍百度自主研发的我国首个开源开放、功能完备的产业级深度学习平台飞桨时提到,飞桨目前已经有260多万开发者,这些开发者不需要每个人都从第一行人工智能的算法代码开始写起,而是直接调用框架。在类似平台上,人工智能应用门槛大幅降低,与此同时也推进人工智能更快地应用,更快地推进产业智能化。
近年来,深度学习开源平台正在成为中国各行各业迅速布局人工智能的重要选择。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在中国深度学习平台市场综合份额中,Google、百度、Facebook稳居前三,占据70%以上市场份额。其中,百度占比提升3.38%增速第一,综合市场份额位列第二,与位列第一的Google几乎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