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科研经费投入的逐年增加,对科研经费合规性使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国家也进一步提出落实科研领域“放管服”的要求,切实为让科研人员从繁重的管理流程中走出来潜心科研。如何在强化科研经费监管守住科研经费红线的同时落实为科研“松绑”的要求成为了各级科研管理部门的新课题。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2017年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监察局牵头,中国农科院上海兽医研究所承担,以落实中央“在放松事前监管,加强事中和事后监管,加强有效监管,提升管理效率”要求为基础,瞄准科研经费管理主体责任不清、缺乏有效抓手、防控手段不足”的管理痛点,以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为切入点。创造性的研发了科研采购廉政风险防控平台——中国科研物资采购平台(以下简称“采购平台”)。采购平台通过采购大数据分析提示风险的新监督模式,以“摄像头”式的无形监管替代了传统的审批管理,实现了监督模式向自我监督、靶向监督、全程监督和效能监督的转变,达到了“放、管、服”的目的。采购平台依托实时在线的风险敏感点分析和定期的专项分析报告,主动协助科研发现采购风险,提前督导防范,有效的提升了管理效率。创新的监管模式得到了用户单位的高度认可,也不断吸引了其他科研单位慕名而来,交流管理经验,洽谈合作入驻平台。
经过近四年时间的不断探索和升级更新,采购平台已经从原有的功能模块单一、工作流程固定、操作界面单调的简单的管理软件,发展为模块丰富多元、高度灵活定制、贴合单位实际及具备强大数据分析和风险提示功能的综合性采购管理信息化服务平台。目前建设有采购数据实时分析、廉政风险提示、流程完全定制、审批个性设置、掌上APP操作、库存信息共享、采购信息公示、供应商量化评价等多个功能模块。在平台建设理念和功能建设上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是行业内的标杆之一。
目前已有中国农科院(除作科所、沼气所)、水科院、热科院、部直属等54家部属科研单位,国家粮食局科学院、江苏省农科院、上海市农科院、湖南省农科院、黑龙江省农科院等中央、省级科研单位34家,地市级科研单位和国有企业15家,共103家单位上线采购平台。
采购平台建立以来,着力建设公平竞争、健康发展的线上供应市场。通过商务磋商,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热销品牌生产厂家、一级代理商等源头型供应商进入平台,以低廉的协议价格和稳定的品质保障促进市场竞争,优化供应市场环境。目前已有包括德国默克、美国赛默飞世尔、沃特世等千余家国际知名品牌生产商和代理商入驻平台,提供包括实验试剂、实验耗材、仪器设备、农资农机、技术服务、办公用品等6大类数十万种科研常用商品。构建了一个全国范围内跨区域,多渠道,多品类、综合性的科研物资供应市场。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对全国科研机构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科研进度严重滞后,科研材料的供应体系受到严重冲击。在这困难重重的时刻,采购平台再一次发挥互联网平台资源优势,积极协调供应链各个环节,保障科研物资及防疫物资的顺利采购,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服务,使一线科研人员能够在线上完成“零接触”的采购、审批、验货、培训等全部采购流程。同科研人员携手,共同打赢科研物资供应保卫战。
为了进一步发挥平台优势,应对特殊时期被迫居家办公等不利条件,采购平台积极开拓线上渠道,利用直播平台先后召开了十余场线上管理交流会;创办了“平台知识小讲堂”、“开学季”、“实验室安全小讲堂”等系列线上活动,多种方式积极向科研人员推广热点信息和科研相关咨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疫情初步得到缓解后,采购平台立即组织开展了线下推广和服务活动,深入科研院所开展了15场进所进院活动,平台工作人员同一线科研人员进行了面对面的座谈,切实倾听了科研采购需求,答疑解惑,拉近平台与科研人员的距离,把服务科研落到最实处。同时,应部分用户单位要求,平台邀请了国内的知名的实验室管理专家进所为科研人员进行了多场实验室安全讲座。
自创建以来,采购平台一直秉持“服务科研、创新管理”的初心不断发展,以为科研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为责任。运用“大数据”,深化“放管服”。未来,采购平台将以更高的标准、创新的思维、饱满的的热情,初心不改,砥砺前行,为国家科技创新建设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