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北京3月5日讯(记者 刘亦凡 唐琪)“找一线名师,学解题大招”“想要好成绩,就找好方法”……如今,电视、网络甚至楼宇电梯间都充斥着各类校外培训机构的广告。在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九龙坡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看来,这些铺天盖地的广告及其背后的培训机构,“将教育引向商业化、教学引向套路化、学习引向刷题化、评价引向考试化”,形成了“线上加线下,实体加虚拟,学校加社会”的全方位立体式应试刷题教育常态,加重了学生学业负担和家长经济负。
对此,刘希娅建议,统筹各方力量,系统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减轻学生和家长负担。
首先,各地党委政府主动作为,统筹市场监管、民政、发展改革、财政、公安、教育等部门,综合运用经济、法治、行政办法,对培训机构的办学条件、培训内容、教材教案、收费管理、营销方式、教师资质等进行全方位治理。
其次,各地建立统一的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平台,将所有校外培训机构师资情况、开班情况、学生名单、培训内容、任课教师、上课时间、收费标准等可公开的信息统一录入平台,并对学生、家长开放。
最后,加强媒体监管。一是国家新闻出版署和国家广电总局要加强对人工智能学习类产品广告的专项督导,严格建立准入机制,降低黄金时段、头版头条等宣传此类产品的比重,减轻学生、家长焦虑;二是进一步强化问责机制,人工智能学习产品出现问题,加大对相关广告媒体的处罚力度;三是加强对学校、教师的监管,针对学校、教师有偿推广人工智能产品的情况,要从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