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沈阳高层次人才论坛暨人工智能大数据高端产业论坛记
8月28日,在沈阳举行的第三届沈阳高层次人才论坛暨人工智能大数据高端产业论坛上,来自全国的知名专家们用自己的研究成果深度解答了当前社会最热的人工智能,为沈阳送来了一股智慧之风。
在相关部门支持下,由海创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沈阳)、云科聚匠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沈阳康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办了这次论坛。150余位专家学者、企业家及嘉宾参加了这次论坛。
人才缺口
九大领域需要30万人
“中国人工智能人才供应不足,全国缺口多达30万人,其中人工智能芯片、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智能语音人才尤其缺乏。”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人才开发处程宇副处长的开场白,强烈地吸引了与会者。他以“人工智能产业人才现状与趋势”为题进行演讲,向与会者披露了国家已形成了智能人才岗位标准,确定人工智能产业共分智能芯片、机器学习等九大领域,包括架构师、平台研发工程师等在内的57个岗位。他特别呼吁,加快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人工智能培养体系,因为这是发展人工智能的最大瓶颈。
发展方向
多空间、多世界开拓
吉林大学教授王献昌博士以“信息和智能时代的回顾、展望和思考”为题进行演讲。他指出,人工智能发展有70多年历史,目前人类社会正迈向智能时代。智能时代,他提出创新有两个范式即“+人工智能”和“人工智能+”。他提出智能化是我国创新发展的新机遇,向物理空间、心灵空间、网络空间、物理世界等多空间、多世界的产业开拓,是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大连理工大学林鸿飞教授带来了“自然语言处理与情感分析”为题的演讲。他着重介绍了自然语言处理的研究进展情况,自然语言处理正从“说文解字”进入“知情晓义”阶段,最终目标为“识趣明理”。
转型升级
实现制造新突破
目前,人工智能正在对传统产业进行有益的升级,正在帮助新兴战略产业实现新的突破。用指纹当银行密码是否安全?在浙江工业大学教授梁荣华博士题为“基于真皮层的三维指纹采集与识别技术研究”的演讲中,有了明确回答:不安全。因为存在手指纹测试不准、识别能力极速下降及伪造样本容易等缺点。针对指纹识别技术存在缺欠问题,他提出建立三维指纹(表皮、真皮、汗腺)人工智能识别系统,这种主张正走在产业化的路上。
北方工业大学教授张涛在“数字化智能应用”为题的演讲中,以德国大众汽车轮胎智能制造和美国银行信用卡为例,他介绍了什么叫人工智能,应用在能源、制造、安防、城市智慧等方面的成功案例,他向与会者诠释了智能制造本质及智慧城市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