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兴科技快速渗透到传统金融领域,各大银行积极拥抱金融科技,向智慧银行转型升级。
走进中国银行在友谊北路的分行营业部,一阵炫酷的科技感立即扑面而来。日晷迎宾岛、智能服务区、理财服务专区、业务体验区、休闲等候区、跨境金融区、便民服务区、智慧出行、企业赋能区、结缘冬奥区……这里是“5G智能+民生馆”。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日晷迎宾岛,走近便可通过虚拟指针进行网点空间布局导航。抬起头,资讯、利率汇率环屏等多媒体互动设计打造出“沉浸式”有温度的体验。在智能服务岛,社保卡即时发卡、现金版智能柜台、“无感”智能柜台等依托智能柜台为核心的线下智能服务体系,都在彰显银行正在以科技创新为关键支撑,以“金融融入民生”为核心理念,打造跨界新金融、新零售、新场景的综合金融新业态。
随着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兴科技快速渗透到传统金融领域,各大银行积极拥抱金融科技,向智慧银行转型升级。可以看到,银行业在智能与传统之间融合的表现不再止步于简单的交易和局限于短期的交付目标,而是转变为共生的合作伙伴、着眼于共同的长远利益,为用户带来极致的体验和服务。
转型
回顾金融科技的发展,金融行业一直是新兴技术的积极应用者:从最早现代通信技术兴起带来的电子化,到互联网技术发展带来的网络化,再到智能手机等移动端普及带来的移动化,金融科技步入了智能化时代。
在此过程中,银行的发展也经历了四个阶段,由早先的人工服务的线下网点向自助机具服务的线下网点再向移动互联网电子银行发展到现在的智能银行服务。在此过程中,客户本身对于金融的基本需求并未发生任何变化,只是越来越趋近于无感化。
银行的智能化之路实际上是传统金融方式与科技智能的有效融合。银行业是一个数据导向的行业,将数据的维度扩充到线下,可以为智能金融中的大数据分析提供良好基础。同时,这些数据可以对工资涨跌、个人信贷偿还进行分析。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可以挖掘多层次的关联关系,以此来发现客户的潜在需求;更重要的是,还可以把许多不可度量的事件量化,从而颠覆性地改变信用评估、风险定价等方式,为客户创造价值。
融合
现在,越来越多的银行都开始智能化探索之路。兴业银行天津分行“智慧医疗”通过互联网渠道,协助医院搭建便民移动医疗服务平台,患者可以通过手机轻松地实现智能导诊、预约挂号、诊间缴费、查询报告、住院缴费和住院清单查询等操作,贯穿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
据了解,天津市东丽区区域智慧医疗项目是天津市第一例区级区域智慧医疗项目。基于天津市社保局官方APP“金医宝”,采取“银行、医院、系统集成商”三方合作模式,打造集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服务功能为一体的便民平台。平台采取线上线下一体化设计,一个平台统一入口,支持手机APP、支持银医自助终端。实现预约挂号、诊间缴费、排号提醒、报告查询、院内导航、病案复印、押金缴纳等结算医疗服务,平台同时实现区域内及跨区域就诊信息互联互通。
“银行与金融科技的结合,很多情况下都是伴随着银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须要和科技相结合。”某银行人士举例称,在当前智能时代的背景下,一些银行陆续推出和启动了手机银行、智能柜台、智能客服、智能投顾、智能风控、交易银行等一系列科技创新,他们多渠道探索服务民企小微客户,与互联网公司或金融科技类企业进行合作,这样的融合会使双方优势最大化,比如银行拥有多个金融牌照、大量客户,但互联网公司更加市场化、场景建设较为突出,基于双方的优势,融合也就更有基础。
挑战
在大数据、云技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日渐成熟的背景下,传统银行开展金融科技创新,建立起开放、共享的金融生态圈,科技与金融的融合日益深入和紧密,有力地推动了银行数字化业务和客户体验改善。但与此同时,智能金融想要在银行业长足发展,也存在着来自技术理论与实际应用两方面的挑战。
智能化的本质是智能应用的交付。目前智能应用体系存在着团队能力制约、面向场景适配成本高、开发模式制约敏捷、技术工具制约交付等问题,如何将拥有的众多金融能力转化为智能应用进而融入到办公场景里,通过终端与用户发生联系是银行需要思考的问题。
此外,数据的接收和处理是智能金融在应用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瀚德金融科技研究院杨望在一篇文章里曾指出:智能金融首先需要完善数据的存储与提取方式,实现重复与无效信息的自动过滤、剔除;其次,需要继续发挥机器在数据处理方面的优势,优化机器学习算法,力争实现特殊数据出现时的自动预警,实现风险监控功能,预防系统性风险;最后,还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将传统银行从业者的经验融入算法模型中,这需要传统银行与科技企业的深度合作。
事实上,人工智能在银行业可以应用到很多领域,但是这些运用的广度和深度目前看来还远远不够。智能金融要突破现有业务、渠道和产品的限制,积极开展新兴技术的探索、研究和引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