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之前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了将重点支持“两新一重”建设的方针,并且对“两新一重”体系的价值给出了“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评价。
“两新一重”体系包括三个建设方向:即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中。如果我们梳理一下这三个建设方向,会发现交通是极少数能够贯穿其中的建设领域:“新基建”体系中的充电桩、电动汽车都直接与交通有关,5G、AI等技术可以通过数字化方式作用于交通体系;而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交通密不可分;重大工程建设中交通高铁、高速公路更是排名最前。
毫无疑问,以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还有区块链等等这些作为数字的技术核心基础新基建将会为交通行业带来一次非常深刻的数字变革,也将会成为交通强国建设的强力引擎。在新基建的浪潮之下,不难想象,交通将不再仅仅是传统上的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几个垂直领域独立的客运或者货运,而是围绕着旅客的出行流、货物的运输流、交通综合的监管流而形成的一个综合立体的大交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体系。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新基建的作用是什么?智慧交通的出现又会为未来的出行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改变?会为现有的交通行业带来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
新基建周期下,智慧交通或再升级
作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和“风向标”,交通运输行业的“新基建”建设无疑会驶入“快车道”。此前国家颁布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也明确提出:“加速交通基础设施网、运输服务网、能源网与信息网络融合发展”。可以说,交通行业与“新基建”关系密切,是“新基建”的重要结合和实践应用领域。
在交通领域新基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特色:首先,强调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其次,网联;第三,智能。
此前,工信部的智能网联发展行动计划就明确提出,要支持构建集感知、通信、计算等能力为一体的智能基础设施环境,这是对基础设施的定义;交通部数字交通化纲要里面提到的“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全要素,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实际就是交通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和全要素;在发改委等11个部委的智能汽车创新化的战略里面提到的是分阶段、分区域推进道路基本设施的信息化、智能化和标准化的建设。
交通领域的新基建一定是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同时也是数字化的设施,是网联化和智能化的基础设施。不同于我们以前建的水泥路面、钢铁制的标牌,或是马路上画着的指示线,以后可能会变成数字化的标牌、标线,锥筒可能会变成带有物联网传感器的数字化锥筒,包括红绿灯信号等等,这些都会数字化。
在政策的强力支持下,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卫星通信、区块链等新兴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新基建”交通数字化转型,也将很快惠及全行业。
换句话说,交通“新基建”通过高铁、轨道交通、机场等建设可提供高速泛在的强连接能力,通过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平台建设则可补足信息技术短板,通过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建设则可强化关键核心的牵引力,进一步促进我国“交通网”升级。
数字技术融合有利于提升交通效率
自古以来,交通效率就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交通效率的提高,也意味着经济发展活力的同步增强。比如秦汉之际著名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刘邦之所以能骗到项羽,某种程度上就是因为交通资源稀少。而明清之际江南地区富甲天下,也是因为水网格局极大增强了交通效率,让社会经济可以在小农经济基础上极高速运转。
时间走到今天,陆海空的交通基础网络已经相当完善。新的物理交通建设虽然还有很大空间,但带给社会经济的交通效率提升,显然不如高速、高铁、民航系统刚刚组网时的跃迁幅度明显。这种情况下,数字技术融合到交通体系中,就成为了可以最大化提升交通效率的主要选择。
比如在产业实践中我们会发现,一个路口的AI红绿灯判断,往往只能解决简单的道路溢出问题。而如果正片区域内进行协同的AI交通控制,则可以应对综合性的交通拥堵问题,提升整体交通通过效率。
再比如,数字化平台也有利于机场分配机位效率的提升。据深圳机场某工作人员介绍,深圳在繁忙期间基本上每天的航班起降次数超过100架次,在高峰期不到一分钟就有一架航班起降,过去每天要有值班员和航空管制员对机位进行人工分配,每次分配机位要花三到四个小时,而且一旦有航班延误会导致重新分配,那样根本来不及,经常会碰到机场明明有廊桥,但是飞机靠不过去,只能坐摆渡车,现在深圳机场与华为合作,做了一个云+AI智能机位的分配,每天1000架次的航班,现在不到一分钟就可以完成智能的分配。
这些变化让老百姓真真切切在出行过程当中感受到数字化转型和新基建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也就是说数字技术融合是有温度的。
交通数字化突破性发展任重道远
对于交通体系而言,每一个场景能带来的价值优化,组合放大起来的价值最终都会成为时代所需。5G+云+AI的方案可以在网络、算力、使用价值等方面为交通产业带来全新的价值。而要实现这个全新价值的到来,必须多方协力。
其一,要统筹规划,系统推进数字基建在交通领域的落地。交通数字化包括基础设施数字化和业务流程数字化两个层次,两者涉及的关键技术各有侧重。基础设施数字化的技术特征是全方位的感知与传输,主要涉及IoT、5G、机器视觉、雷达等感知联接技术;业务流程数字化的技术特征强调融合、智能、可视,典型的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AI等。这就要求智慧交通发展需要统筹认知与感知技术,围绕业务场景以应用创新为目标的智慧应用生态体系。
其二,统一布局,构建产业竞争力,以实践沉淀标准。智慧交通体系的建设,必须解决统一顶层设计和标准化的问题。以重大项目、重点合作、具有产业领先意味的数字平台为依托,尽量构筑统一的一张网、一朵云、一张运行图、一套系统等特征的智慧交通项目。在此基础上推动各地方政府和产业链的生态化融合与高效协作,建立起行业标准,以最低试错成本推动产业实践。
其三,要构建安全基石,支撑智慧发展。智慧交通的发展,离不开对安全问题的关注和应对。随着交通效率的不断提升,交通体系也需要数字化技术和手段来进一步提升安全能力。智慧交通产业发展,需要重视三方面的安全体系建设:在生产运行安全领域,数字技术可以进一步提升安全保障工作效率,比如,通过精确的监测相关基础设施、运载工具和装备的运行状态,以数字技术分析故障和潜在风险,并根据数据模型做出提前预测,相较于人工巡检、计划维护的模式可以大幅提升整个交通运输体系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