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当年“非典”相比,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下,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成为这场战役的有力“武器”。那疫情后的人工智能汗液浮现哪些新趋势?传统行业又该如何+人工智能中寻找机遇?远望资本创始合伙人江平在智见公开课中分享了他的观点。
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影响。餐饮、娱乐、旅游、交通等线下行业遭受重创,直播、游戏、在线教育、远程协作、电商、机器人等线上行业危中有机,传统企业迅速转型、商业模式进行加速。
“行业的人工智能化一直是趋势,但是这次疫情加速了进程,在疫情中,服务机器人、AI看片、无人零售、无人机、大数据。外骨骼已经大量应用。”江平表示,一方面,疫情催化消费者形成新的消费习惯,例如,减少线下接触、更强的健康意识、宅等;另一方面,疫情催化企业新理念的形成,例如:机器替代、数据智能化、安全意识等。如果企业不尽快在商业模式上人工智能化,很难在疫情后的优胜劣汰中生存。
江平说道,疫情下,人工智能企业虽然有全面应用机会,还是遭受多方面影响。在现金流方面,AI初创企业现金储备通常不足,经营成本高,过度依赖融资;在人员问题上,虽然普遍远程办公,但是工作效率、人员安全、员工斗志都需谨慎;在供应链问题上,硬件企业面临原材料和生产停滞问题,以及物流问题;在订单履行方面,订单停滞,履约延迟,实施和帐期延迟。
对此,江平建议,人工智能企业应迅速作出融资策略调整,尽快解决现金流问题;尽快行动,远程完成除面聊之外的所有工作;合理调整估值,创业者不必纠结于估值,估值只是一个数字,存活才是硬道理;考虑多种渠道,除了股权融资,还可考虑转债、银行贷款等多种渠道;保持条款灵活,适当在条款上作一些让步;融资优先级排序。
“这段时间活下来的企业是优质的企业,疫情后人工智能行业的投资需考虑对人、事的判断。”江平表示,疫情会加速各行业的人工智能进程,在疫情后投资策略上,在人方面,需考虑创业精神、执行力、领导人和学习能力;在事方面,需考虑刚需、现金流、商业模式、市场、技术壁垒、团队等。
此外,江平表示,传统业务智能化是企业在各自行业的优胜劣汰中生存的重要砝码。他对企业的智能化建设有如下建议:一是核心管理者或创始人提高认知力和未来的判断力。二是了解人工智能的能力和边界,制定目标,并对困难有心里准备;三是正确评估企业自身经营业务生的核心痛点短板;四是了解国内外行业现状,了解同行的解决方案和实施情况;五是组织结构和人员储备上的规划调整;六是制定合理的实施方案,财务预算和时间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