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美国著名CowboyVenture投资人AileenLee,将市场上成立时间较短(成立不超过10年)、由投资人或者估值机构估值超过10亿美元(约63亿人民币)的创业公司,统称为“独角兽”之后,这一名词即成为了极具潜力创业公司的代言词。
作为孕育独角兽的主力军国家之一,从2013年至2018年3月,CBInsight数据统计显示全球237家独角兽企业中,中国共62家占26.16%,位列第二。第一是独角兽概念发源国美国,占49.78%。
2017年,科技部火炬中心联合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发布的报告中给中国独角兽概念进一步标准定义:1)在中国境内注册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2)成立时间不超过十年;3)获得过私募投资,且尚未上市;4)企业估值超过10亿美元。
以这一定义为标准,2014年-2018年期间,我国平均每年新增19家独角兽企业,呈指数级增长。截止到2018年3月,中国地区独角兽企业共有126家,总估值6253亿美金。
胡润研究院将大中华区独角兽变化指数化,截止到2018年9月30日,去年前三个季度中国独角兽指数分别是每3天、每3.5天、每2.6天就有一家新的独角兽,季度总数分别升至151家、162家、181家。
虽然三个不同的统计机构发布的数据有所出入,但是他们都认为中国独角兽成长快速,具有成长周期短、创新能力强、爆发集中等特点。
胡润表示:“181家独角兽是一个超级大的数字,中国应该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拥有最多独角兽企业的国家。在中国经济增长放慢速度的大环境中,这些以新经济为特征的独角兽企业代表的是增长速度最快、最具潜力做到上规模的企业。”
在独角兽企业分类中,除了互联网产业占了大头,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兴工业业已崭露头角(2018第三季度胡润大中华区独角兽指数见文末)。
如下表为胡润研究院统计的2018年前三个季度数量变化:
可以看到,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行业新面孔增量较多,获得融资也较多。
例如商汤科技继4月完成由阿里巴巴领投的6亿美元C轮融资后,5月商汤科技又完成6.2亿美元C+轮融资。
据工控小编了解,目前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云计算正处于风口,因此更容易被投资机构选中。
人工智能方面,政策持续加码,未来走向明确。中国还计划推广新一代的人工智能即2.0版本,预计2020-2035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大幅扩大。
大数据与云计算亦如此,伴随着企业逐渐倾向于追求数字化商业战略,传统IT服务向云端服务转变,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
虽然机器人也同样被好看,但前三季度并没有新的机器人独角兽上榜。
2018年以来,机器人产业增速放缓也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机器人本体。一方面国内机器人市场还是被外资品牌大量占领,另一方面在国内的中低端价格战环境下,本土品牌内外忧患着实压力大。
不过,三季度新上榜的一家人工智能独角兽——地平线机器人倒是让我们看到了新思路,“机器大脑”运动控制系统还是非常吃香的。
在当前国外控制系统昂贵,国内技术少的情况下,本土机器人想要打破外资垄断,实现突破,必须自主研发控制系统。
从独角兽企业的增减中,我们似乎也能看到行业发展方向。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注:
1.其中,第三季度新上榜的有估值100亿人民币的地平线机器人(人工智能)、盘石股份(大数据与云计算),估值70亿人民币的Momenta(人工智能)、零氪科技(大数据与云计算)、出门问问(人工智能)、影谱科技(人工智能)。
2.数据来源于胡润研究院等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