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方向来看,“机器人”砸公务员的“铁饭碗”只是时间问题。(视觉中国/图)
(本文首发于2019年12月5日《南方周末》)
人工智能没有自身利益,立场绝对中立,也没有情绪波动的干扰,不折不扣地执行由法律法规转化而来的算法,大众心目中的完美公务员不过如此
日前,印尼总统佐科维多多宣布政府机构将在2020年取消两个公务员层级,并利用人工智能取代他们,以减少阻碍投资的繁文缛节和官僚主义。但他也补充说,这项计划需要得到议会的批准。这一雄心勃勃的计划还存在很多变数,议会是否批准、涉及多少政府岗位、如何安排失业公务员都存疑。但是,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方向来看,“机器人”砸公务员的“铁饭碗”只是时间问题。
2017年,BBC基于剑桥大学的数据体系分析365种职业在未来的“被淘汰概率”,政府基层职员在“被淘汰榜单”上与银行职员并列第五,被淘汰率高达96.8%,仅次于电话推销员、打字员、会计和保险业务员之后。受访英国人中的三分之二认为,至2027年就会有“机器人”在政府任职。事实证明,英国人还是保守了,印尼已经宣布了计划,而日本已先行一步。
2019年秋天开始,东京都港区开始在认可保育设的入所审核中导入人工智能。
这虽然是一项不太起眼的工作,却也涉及父母的工作状况、家庭状况、地域优先级别等一系列参数,甚至包括是否有兄弟姐妹之前在这一学校上学之类的小细节。因此按照过去的惯例,需要15名政府职员用三天时间一一甄别审核,总计需要500小时左右的工作时间。而人工智能只花了5个小时,就完成了辖区内80所幼儿园的分配工作,效率大幅提升。可以想见,这样的技术应用一定会越来越多,很多无所事事的政府职员将会失去岗位。
政府规模过于庞大早已是困扰各国发展的“现代病”,从技术角度看,人工智能很有可能成为“治病”的良方。人工智能是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擅长数据处理和分析,只要决策标准客观清晰,人工智能的效率远高于人类。按照这一标准衡量,很多公务员的职能正是人工智能取而代之的方向。
公务员体系是现代政府实现社会管理功能的庞大流水线,看上去部门复杂、功能繁复,其实整个体系中充斥着性质相似、功能单一的同构体,进行的是简单重复的低级智力活动。这就像一台复杂精密的机器,大部分元件不外乎类似的齿轮、
螺丝之类的简单构件。比如说,几乎所有部门、各个层级普遍存在审批程序。尽管各有一套行政法规的“专业分工”,但是业务逻辑和流程相似。申请者按规定格式提交信息数据,审批者据此以相关法规加以评判。对这些职能部门的要求,无非是依法依规、高效公正地处理信息,而这些信息又按照相应的格式预先设置得非常整齐,很容易数字化。这类简单重复的事务性工作将是人工智能替代的最佳目标。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被替代的一定是基层公务员,可替代性的标准与科层制并没有直接的联系,更重要的是职能属性。客观标准清晰、数字化程度高的职能部门将是人工智能替代的优先选择,技术上无需考虑这类部门的层级高低。例如,财政部门中大量存在的会计属性职位就比街道政府协调邻里关系的调解事务更有可替代性。后者需要同理心、社交能力和情感投入,至少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到较高水平之前,都不会有失业之虞。
此外,自由裁量权大小也是人工智能可替代性的重要标准。自由裁量权的职位需要综合多领域的复杂信息,做出平衡性的决策。功能单一的“弱人工智能技术”是无法替代的。以日本公务员体系为例,国家公务员中的“特别职”以及地方政府主官大都属于此类。这些职位涉及的政策制定、司法审判、外交活动涉及的事务复杂、判断标准模糊,因此赋予任职者较高的自由裁量权,人工智能尚难替代。
人工智能在公务员体系中替代应用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节省人力和相应成本、提高办公效率都不存争议。更为重要的是,人工智能没有自身利益,立场绝对中立,也没有情绪波动的干扰,不折不扣地执行由法律法规转化而来的算法,大众心目中的完美公务员不过如此。这也是印尼总统此次改革的主要着眼点。
当然,技术进步不能代替政治决策。以人工智能技术遏制现代化以来政府规模快速膨胀的趋势,并非看上去那么乐观。现代政府从诞生伊始就是有着自身利益诉求和强大势力的“有机体”,利维坦化的原因是复杂的、政府扩张的欲望是强烈的。技术替代提高政府效率在现代化以来已经发生过多次,最近一次当属计算机的普及应用。有学者统计过,计算机的出现替代了占政府人员15%的统计和初级会计岗位19世纪大英帝国的财政部大厅里有着一望无际的办公桌,标志性的小绿灯下大量政府职员忙碌地摆弄着计算尺,这一宏伟场景曾经是帝国政府的骄傲。计算机普及后,那些都成了历史陈迹。但是,今天英国政府的规模比起19世纪乃至20世纪初“超编”了多少?区区15%的岗位被替代,在政府规模急剧膨胀的脚步面前微不足道。